学校具有百年历史,传承丝路文明的红色基因和
天山巍峨,山峦叠翠。红湖清澈见底,碧波滚滚。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一所百年大学静静地矗立着,记录着新疆大学从战火中惊心动魄的起步,到在时间的车轮上不断前行的辉煌历史。
进入新疆大学洪湖校区,沿着玉秀松路步行,就能看到黄色的苏式解放楼。这里是新疆大学校史博物馆,里面珍藏着100年的红色基因。该建筑建于1952年,2014年修复,成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2年被列入自治区特色博物馆名录,成为新时代红色教育的标杆。作为新疆大学的“精神家园”,它先后九次搬迁、十次扩建。从1924年创办的“E”新疆俄政法学校到现在的“双一流”建设大学,每一步都烙印着红色基因和丝路文明的双重痕迹。
新疆大学洪湖校区玉秀松路的学生行走(总台央视记者蒋蓉供图)
校史馆通过“黄金时代”、“红色传承”、“立足大地”等六大主题展厅,系统呈现新疆大学一百年来的红色历史。 1935年改称新疆大学后,在云南救国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比如,“一日一分”运动支援前线,践行“振兴边疆、强边做贡献”的使命,让革命火焰在边疆不断熊熊燃烧。
馆内藏有林继禄手稿、杜崇远烈士文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胡丕西1948年注册证一个。他们将革命先烈纯洁的心灵和对民族事业的真诚奉献化为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达到超越时空的温度和力量。 2023年,红色文化数据库将进一步丰富,新增校史物50余件。余秀松的手稿《1911年革命的教训》尤其引人注目。他所倡导的“入学第一课”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对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这些实物不仅是历史见证,更是精神遗产,让参观者触摸到革命先辈的热血和信仰。
新疆大学校史馆(央广记者郭从跃供图)
“在新疆大学历史博物馆的展览中,所有的文物都在讲述着新疆大学传承的故事。红色基因。红色基因传承不是为了“保存文物”讲故事,而是让文物成为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作为新一代年轻人,我们知道红色基因不是静态的样本,而是需要激活的生命密码。”新疆大学学生穆斯塔帕·乌斯曼(Mustapa Usman)说道。
新疆大学校史馆不仅是历史的无声见证,也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活课堂”。馆内多媒体设备和自助咨询系统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通俗易懂。馆外,由青年师生组成的志愿者解说团队用生动的革命故事激励公众的理想信念。百余名学生解说员通过年轻人的声音传递“新大红”精神,他们的印记延伸到小学课堂和校园。和中学。偏远的村庄。通过“云校史档案”、“数字校史课堂”等创新方式,打破时空界限,为校史教育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新疆大学校史馆机器人解说员(总台央视记者蒋蓉摄)
目前,新疆大学校史馆已成为历史与现代交汇、红色基因与科学精神交融的立体思政课堂。新疆大学是一所“永远展望未来,不忘过去”的繁荣大学。校史馆打造了以红色为谱、以科学为基调的“双一流”,传递边疆教育时代的有力声音。 上一篇:视频:APEC官员:中国“五年规划”非常有用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