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看不见的粮田”保障粮食安全
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本周是全国食品安全周,主题是:节约粮食,人人有责。当日,世界粮食日暨全国食品安全公共事务周主体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国家粮食资源储备局等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展示了许多“粮食安全,人人有责”的典型事例,向全社会宣告了他们在粮食安全问题上的努力。国家粮食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粮食储备、减损成效更加明显。粮食正从安全储存、减少损失转向优质环保储存、保质保鲜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粮食资源高效利用,节约粮食氛围浓厚化和损失减少正在增加。加强科技创新,确保节约粮食、减少损失。粮食收储环节是粮食后生产链的重要节点。其保鲜、减少损失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粮食从田间到仓库的最终产量。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新表示,要加快食品保鲜减损技术创新、产品应用和装备改进步伐,充分发挥科技作用。在河南洛阳,一位威风凛凛的“大汉”在地里收割玉米。这是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一款新型低损耗、高效收割机。配备自主研发的粮损机测试验证平台,可有效降低农作物损失率。此前,机械收割期间的谷物损伤检测是手动完成的。 “粮害机械检测验证平台的开发,实现了粮害检测从手动到自动的自动化。”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志强表示,该平台可以实现完全机械化、自动化。 Cocastor的生产经过脱粒、分选、重新称重,并在30分钟内完成粮损测试计算,准确量化各个环节的“隐形损失”。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三大粮食小麦、水稻、玉米,罗科西机械收获损失率分别为0.93%、1.76%和2.06%,比2021年下降1至2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使用储粮“人造物”,告别“地上的粮食”,为新粮腾出空间。 “新房”,铁岭市粮食科学研究所所长熊方方说,“我们把粮食烘干仓和三维储粮仓的应用结合起来,让农民更有信心储存优质粮食,卖个好价钱。” 启动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首批59家储粮企业。依托科技创新平台,粮食节约减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民粮仓损失率已降至3%左右,比10年前下降了5个百分点。粮仓储粮环节控制储粮周期内总损失率在1%以内。如何充分发挥子产品的潜力,提高粮食利用效率,同时又不浪费小麦籽粒中的全部营养成分?在安徽金沙河面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工厂里,一粒麦子的“化身”之旅是在数字智能的监控下进行的。在这里,经过皮磨、磨渣、洗粉、心磨系统,小麦被转化为7份不同性质的原粉、2份不同粗细的麸皮、1份二次粉和1份麦芽。安徽金沙河面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桂林展示了11个小麦“分身”。 “我们的面粉厂有300多管面粉,确保一粒小麦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很好的品质。小麦加工后,麸皮、二次粉、麦芽等副产品被输送到加工企业,加工回收成功能性食品、工业原料、畜牧饲料等。大陆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粮食机械装备企业,依靠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备,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油脂。“我们的E型提取设备的渣油 含量可降至0.5%以下。 “如果你的生产线日产5000吨,那么每天可以多生产植物油8吨。”该公司工程师梁春松说。只有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率,才能筑牢粮食安全的“防火墙”。“十四五”以来,国家粮食物资储备总局组织制定和审查了一系列质量标准,指导企业生产植物油。o 合理认识加工精度,积极挖掘副产品综合利用潜力。有效促进营养和健康消费,同时有效利用谷物,提高质量,减少损失。消费环节有多种可能性,促进全社会参与,抵制食物浪费现象,节约粮食,减少损失。 《关于加强严格粮食节约和反浪费措施的意见文件》、《节约粮食行动计划》和《节约粮食行动计划》。 《食物浪费对策行动计划》相继出台,全社会节约粮食活动正在系统开展。从学校食堂到政府食堂,从周日餐桌美学到商店餐饮,节约、反对浪费已成为时尚。在江苏常州遥观中心小学,教师和学生学生们不断谈论节约食物和热爱食物。 “师生们认识到了爱吃、珍惜粮食的价值,并转化为‘节约一粒粮食’的实际行动。”遥观中心小学教育集团高级总监丁玉英说。取餐流程会公布按需餐食和每克价格。利用智能程序分析学生饮食偏好,为标准化菜单提供数据支撑,精准匹配原材料采购……为了节省和减少损失,中国人民大学有妙招。 “我们打造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系统涵盖了食品原料的供应、接收、加工、生产、反馈等各个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餐饮服务中心主任耿晓晨说。理性点餐、打包剩菜等行为在餐饮消费市场日益普遍。小份量和避免浪费很重要外卖餐饮的常见选择。我是。节俭宴请成为新风尚……公众节俭意识明显增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卡洛斯·阿尔德科表示,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17日第02页)
上一篇:美军袭击加勒比海船只,造成六人死亡,其中包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