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长的回应激励了广大学生、农业教育工作者
值此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回信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毕业生表示祝贺,希望大家继承办学优良传统,立志强农报国。秘书长的期望和使命激励着青年学生、农业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他们以发展壮大农业为己任,决心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尽管风雨无阻,收到秘书长的回复对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全体师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温暖和激动的时刻,同时此时,他们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重大责任。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张新月:听到习总书记的回应,我感到兴奋和自豪。这既是对农大120周年校庆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年轻一代扎根这片土地、服务“三农”的殷切希望。我们要磨练“请困难”能力,解决群众问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耕耘知识,把科技真正运用到家乡田野里,在祖国大地上写好文章,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强农报国的誓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中:这一回应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我们要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响应“三农”需求,聚焦节水农业技术装备研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钟登华表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听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继承办学优良传统,立志强农报国,适应国家战略需求,不断优化院系和专业组织,推进新农业科学建设,培养更多懂农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努力奋斗。 生产更多创意农产品。尖端科技成果。
10月16日,从河北省衢州市传来好消息。中国农业大学打造的1000亩格林顿半粮示范田打破新纪录。后备军。年粮食亩产绝对超过1.5吨,节水、节肥、减排明显。自52年前建成衢州盐碱地治理实验站、16年前推出全国首个科技大院模式以来,目前全国已有220个科技大院。一代又一代农业师生扎根田野,为守住中国饭碗而努力奋斗。秘书长的再三关怀和鼓励,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激励。
郝占红,中国科学技术学院2021级植物营养专业博士生农大:两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学院学生写信,鼓励他们“培养对农业的热爱,获得发展农业的能力”。这次接到“立志强农报国”这句话,我在田间地头挥洒青春汗水、在农田耕耘技术、在土壤上写文章、为区域振兴大舞台贡献力量的愿望更加强烈。
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博士后张攀:我们将听从秘书长的严肃批示,深入钻研水产养殖领域,用科技助力我国从水产强国向水产强国转变。
没有这个,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文化和农村,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秘书长在回应中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等要求,让全国广大农业教育科技工作者更好明确责任使命。
西北科技农业大学植物流行病学系教授王晓杰:踏上新的征程,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延续学校“扎根西部、服务三农”的办学优良传统。以强农振兴为己任,产出更多创新科研成果,寻找环境友好型企业针对我国小麦面临的最严重的生物危害,提出友好的防控方案,用科技的硬实力保护这个伟大民族的粮仓。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吴德志:推动耐盐碱作物研究与智慧农业深度融合,探索“科研+企业+农户”推广模式。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该领域。开始并以一种真正的新方式转变您的生产力。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雷振生:按照秘书长“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要求,全力解决小麦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的重大技术难题,培育创新小麦品种品质优良、产量高、抗病抗逆能力强。让您的中国碗更加安全稳定。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病害团队教授董沙萌: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指示,以强农、展望农业为己任,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探索融入到教学和实践中。我们努力培养更多热爱农民、学习前沿技术的新型人才。 上一篇:新理念引领新征程·史无前例的“十四五”丨我国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